网站举报电话:0931—2342129  网站举报邮箱:lsjtjx123@163.com报名热线:0931—2359638/2312855/2356684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 教学成果
教学管理
  • 专业介绍
  • 成绩查询
  • 精品课程
  • 教学成果
  • 学籍信息查询
  • 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成果
2021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奖励专栏
发布时间:2021-11-16

1. 成果简介

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的技工学校承担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任务,为企事业单位源源不断的提供着现代化的技工人才。所以,技工学校不仅要为学员提供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也必须对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着重培养,提升其进行实践操作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完善技能以更加贴近社会需要。这是技工学校的一个重要职能。而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方式,是能够帮助技工学校更好的完成该项关键职能的重要推动力。

本研究结合技工教育的特殊性,对学习动机、一体化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充分借鉴凯勒教授的ARCS动机模型理论,尝试在技工教育的计算机教学中使用其理论中的动机激发策略。通过在我校技校计算机专业191级学生中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前者展开了长达一学期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实验。并在初期,开始用《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入学情况调查问卷》进行前测。在实验结束后用《课程动机激发情况测量量表》(CIS)、《计算机维修与组装》期末考试试卷,分别对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进行后测。比较数据后得出以下结果:

1. 一体化课程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和维持技校生的学习动机。

2. 一体化课程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提高技校生的学业成绩。

3. 一体化课程教学班级中,技校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要高于传统教学班级中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率。

针对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一体化教学在技校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成效,提出了一体化教学影响技校生学习动机的教学建议, 希望能引起一线教师们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果 名 称   一体化教学对技校生学习动机和

操作技能水平的影响研究      

          成果完成人                              

          成果完成单位       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    

           请 等 级          省级二等奖            

           属 类 别          技工院校              

                 码          39912                   

             

 

 

 

 

 

 

一体化教学对技校生学习动机和操作技能水平的影响研究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一、 成果研究背景及意义

技工学校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技工人才的重要功能,多年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工人才队伍。技工人才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之外,要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必须还要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以及现代生产技能。特别是当今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对技工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技工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日益出现疲态,逐渐无力应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实现技工教育的重要职能,有必要对现有技工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国外来看,已经取得了普遍的成功。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有必要引入这一先进的国际技工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研究结合技工教育的特殊性,对学习动机、学业成绩、一体化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提炼。研究一体化教学对技校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一体化教学在技校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成效,以探索激发技校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以及促进技工学校学生一体化教学的学习适应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在技工学校中,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研究对技工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推进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

二、成果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1.研究假设

在技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课程中开展教学实验,研究一体化教学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操作技能形成的影响。

1.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

2.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习动机与操作技能形成的相关比要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动机与操作技能形成的相关比。

2.研究对象

从本校计算机191专业的学生中选取两个班191A班、191B班为被试,学生都是初中应届毕业生,计算机191A48人(其中女生12人),农村户籍32人,计算机191B48人,女生12人,农村户籍33人,家庭受教育背景相当。设置计算机191A为对照班,计算机191B班为实验班,对两班学生中考平均成绩进行T检验,见表3.2

 

3.2实验班和对照班中考平均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N

M

SD

均值的标准误差

F

P

实验班

48

54.951

8.8612

1.2790

  .538

 .455

对照班

48

56.427

7.5744

1.0933

 

 

   

   由表3.2可见,经T检验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中考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p=0.455>0.05经调查,计算机191A和计算机191B两班学生初中阶段都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课程。因此入学起点基本相同。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教学对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31实验法

采用教学对比实验法,在自然形成的班级学生群体计算机191A班和191B班实验。

1. 自变量:教学模式

1)、传统教学。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191A班运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安排在教室进行,教学过程按照大纲要求依据课本内容完成教学,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演练,最后按照理论课考试试卷要求完成考核,评价也按照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加权的方式进行。

2)、 一体化教学。191B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室安排在实训室进行,教学过程依据校本教材编制的计算机一体化工作页完成。考试按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包括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工作态度等考核都计入评分范围。

2、因变量: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改变情况。

通过CIS量表测量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则通过学习成果测量。

3、无关变量控制:

1)、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入学的中考情况和计算机基础入学情况进行检验,检验中考平均成绩、计算机基础成绩,经检验平均得分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实验教学。

2)、实验班与对照班由笔者一人任教,教学大纲一致,教学内容相同。

3)、不告诉学生有关实验的任何情况,这样不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学生可以自由表现。

3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用于前测和后测学生的入学基本情况、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

1、《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入学情况调查问卷》(附录1)此问卷是参照郭婷婷(2010)编制的《中职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根据我校学生特点修订的。主要检查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原来是否学习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共15道题。答案选项分别为是(3分)、有时是(2)分、不是(1)分,该量表测得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22,信度良好,可以使用。

2、《课程动机激发情况测量量表》(CIS--附录2。此量表由Keller教授编制。CIS是以ARCS模型为基础,有34个问题用来测量ARCS动机模型的四要素,即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有总是或几乎总是(5分)、时常(4分)、有时(3分)、很少(2分)、从不或几乎不(1分)五个选项 。该量表测得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120,信度良好,可以使用。

3、《计算机维修与组装期末考试试卷》该试卷的设计以中职《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认知成分掌握情况和操作能力高低。为检测一体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操作技能形成的影响,即对学习结果进行测试。学习结果测试包括两部分的测试:理论部分和实操部分。理论部分测试,内容为操作有关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答对为1分,满分40分(包括对职业态度和职业修养的考核)。实操部分60分(包括合作能力的考查)。总分100分。

(二)、研究结果

1.一体化教学对技校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进行实验之前,在学习兴趣上实验班和对照班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区别、在长达一学期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干预下,对照班在学习动机上就开始显著落后与实验班。这说明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以往的三段式相比,有着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上的明显优势。学生带着问题在任务重能够更加全面、直观而鲜活的理解之前陌生而抽象的概念和定理,这样就十分有助于学生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构建起具有普遍适应性的问题处理方案,在学生内心产生一种稳固的科学信念。

2.一体化课程教学对技校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实验班的理论、实操、总成绩在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干预一个学期后产生了显著的优势。据此说明了,在课业成绩上一体化课程教学同样比传统模式更加出色。来自于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学习的理论表明,学生的热情和开拓精神在情境性教学下有着明显的提升,而且学生的处理问题时不慌乱,对解决困难有办法也有自信。学生的能力构建在合作学习以及交互教学的模式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具有较高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工作任务里,无论是实训场地中的各类布置、环境营造、工位安排都和未来社会大分工体系下的岗位高度相似,因此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够更加直观而鲜活地把教学目的和内容传达给学生。通过对现实里企业岗位工作程序和环节的再造,学生们得到了极强的实训效果。同时,在工作实践环节里,学生能够以企业职工的职业人身份进行符合岗位规范的评估,帮助校企联合之间的高效顺畅衔接。接受并适应了一定时期内集体协作和工学结合,技工学员的专业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都到了不小的提升,在毕业后能够迅速缩短融入社会的时间差,这同样高度契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特征。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习动机理论的理论支撑下,能够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成长。

3.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下,技校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到学习动机的明显影响。换句话说,技工学员的学习预期能够通过学习动机得以预判。那么,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技工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持续进步。同时这种很强烈的正相关性也出现在ACRS模型中的“信心”、“满意”等指标和技工学员的学习表现之间的关系。学习排位靠前者能够不停释放出强烈的动机定向,显著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并且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业反馈,使得他们能够持续不断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可见,给予学生持续不断的成功反馈和快乐体验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从以上实验过程和结果来看:一体化课程教学在技工学员的计算机专业课上的应用具有强烈的正面作用,同时强化了技工学员的学习动机和成绩,假设预期得到了成功验证。

三、成果实施成效

(一)、加大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投入

第一、一体化教学需要配合大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且要营造完成工作任务场所,比如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实训工作场景,因此要为其配套可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的教学设备和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第二、改进教材和课件。硬件设施的缺乏同样表现在课件的缺乏和教材的不足上。特别是教科书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重要依据,还是学生最为重要的知识指南;同时,一体化教学目标的充分完成还需要教学课件的辅助,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手段把老师传授的内容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就各类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这种科技化的手段,通过声光电表达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

(二)、转变一体化教师的教学理念

引导教师以先进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代替以往的三段式教学,尽管这样可能会带来工作量的增大从而引起部分老师的抵触,但是仍然要通过柔性手段督促他们尽快适应新型教学趋势。同时,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促进他们互相交流,以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优化他们的教学手段,尽快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脱离于社会的需求,并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从而点燃他们投身于职教改革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

(三)、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肩负着多重的职能,是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引路人。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教师要善于制定本专业人才的成才计划,按照教学模式的要求制定考核内容和形式,进而给学生们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他们的“师德”、职业素养和专业才干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保障。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各技工学校要强化师资建设,在引入优秀教师的同时,更要对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教师给予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从而打造出一直职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师资力量。

在教师队伍强化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从以下两点进行:首先,要强化现有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安排教师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其二,定期安排专家人士为教师们进行集体培训,帮助教师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四)、丰富一体化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素质

建立起能够展示学生能力和才华的平台。比如,可以举办技能比赛,通过良性的竞争唤醒师生投身知识研究的积极性,在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们还能够通过自查和对比的途径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荣誉感。一次完整的参赛经历,不仅锤炼了学生们的技艺,还能磨炼了他们严谨细致的心性、并且由于年轻人对荣誉的向往,还能够使得他们对下一次比赛充满期待,有利于长时间维持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除了技能比赛之外,技工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有益的业余实践兴趣小组,对各小组配备一定的资源和师资力量,引导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内深入思考各类专题项目,从而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身挖潜。学校还应当牵线搭桥,为师生们提供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帮助他们增强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毕业后能够尽快融入到社会中去,缩短不适应的时间。

(五)、构建一体化标准化考核体系

1、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往对于技工学校老师的评估通常依赖于职称。而编排教材和发表期刊是教师评选职称的重要依据。很明显这仅仅考察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而缺乏对其实践操作的考察。因此在新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应当尽快建立相适应的新型评估机制,能够充分考察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新的评估机制必须要准确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进步幅度、教师投入程度等等。总而言之,新的评估机制必须要促进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水平,是一种创新的、开放的、透明的、公平的新型机制。

2、对学生的考核

一体化教学的最终能否取得成效,应当以学生能力是否得到了明显提升为最终衡量。有鉴于此,对于学生的考核必须做到公平、合理。因此,应当尽快搭建起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的规范化考核机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而该机制的建立必要要以均衡分配指标的权重为前提。指标体系建立需要全面考虑,应当尽可能的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等等多方面要素。通常建议,按照4:3:3的比例安排学习任务完成进度、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考试成绩、实践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权重分配。当然除此之外,还应当预留一些分数给附加项,比如该学生能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课外小组的专题项目中实现突破、较好的职业素养等等,这些都可以进行灵活把握。考核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以持之以恒的推动学生不断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一旦发现考核体系没有有效的达成目的,就必须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附件3

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2021)

 

 果  名  称:  一体化教学对技校生学习动机和

操作技能水平的影响研究           

成果主要完成人:  刘敏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                                  

                                                           

荐 等 级 建 议:  省级二等奖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                                 

  荐   时   间:   2021       9     23   

 

成果所属专业大类:  技工教育综合类                                

           码:3 9 9 1 2

           号:1—1                              

           号: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制

 

 

 

一、成果简介

奖金数额(元)

2018

6月

优秀论文

优秀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成果

起止

时间

起始: 2017  9 

完成: 2018  6

技校生;一体化教学;学习动机;操作技能

 

 

1. 成果简介

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的技工学校承担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任务,为企事业单位源源不断的提供着现代化的技工人才。所以,技工学校不仅要为学员提供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也必须对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着重培养,提升其进行实践操作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完善技能以更加贴近社会需要。这是技工学校的一个重要职能。而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方式,是能够帮助技工学校更好的完成该项关键职能的重要推动力。

本研究结合技工教育的特殊性,对学习动机、一体化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充分借鉴凯勒教授的ARCS动机模型理论,尝试在技工教育的计算机教学中使用其理论中的动机激发策略。通过在我校技校计算机专业191级学生中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前者展开了长达一学期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实验。并在初期,开始用《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入学情况调查问卷》进行前测。在实验结束后用《课程动机激发情况测量量表》(CIS)、《计算机维修与组装》期末考试试卷,分别对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进行后测。比较数据后得出以下结果:

1. 一体化课程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和维持技校生的学习动机。

2. 一体化课程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提高技校生的学业成绩。

3. 一体化课程教学班级中,技校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要高于传统教学班级中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率。

针对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一体化教学在技校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成效,提出了一体化教学影响技校生学习动机的教学建议, 希望能引起一线教师们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现阶段,几乎所有技工学校的招生对象都是科学文化掌握能力较弱者。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在义务教学阶段都属于成绩靠后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情绪重、自尊心较低、易焦虑的心理现象,也普遍都存在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能力差的问题。而目前00后的学生群体大面积出现过于注重自我的负面心理状态,这都不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积极的学习动机。从企业每年所接收的技工学校学员素质反馈来看,学员无法有效将学校传授的技能和知识有效应用到企业生产工作中去,同时在与工友的人际关系处理上出现难以融入的问题。因此,尽可能的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积极融入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去,是提升技工学校教育质量的第一步。

此项研究基于技工学校实践的特征,充分借鉴了学习动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体化教学等一系列理论,找到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理论基础上,在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课程中开展教学实验,研究一体化教学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操作技能的影响,以及一体化教学在技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成效,以寻找点燃技工学校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办法,使得职业教育的内容和过程能够有效服务于社会大分工,教学过程和企业需求形成顺畅衔接,让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丰富多彩,让技工学生在做好学习和工作的同时,能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3.成果的创新点

 

1)、本研究结合技工教育的特殊性,对学习动机、一体化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理。

2)、充分借鉴凯勒教授的ARCS动机模型理论,尝试在技工教育的计算机教学中使用其理论中的动机激发策略。

3)、通过在我校技校计算机专业191级学生中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前者展开了长达一年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实验。

4)、针对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操作技能的影响,以及一体化教学在技校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成效,提出了一体化教学引发技校生学习动机的教学建议。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加大了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投入。一体化教学需要配合大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且要营造完成工作任务场所,比如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实训工作场景,因此要为其配套可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的教学设备和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2)、转变了一体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以先进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代替以往的三段式教学。同时,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促进他们互相交流,以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优化他们的教学手段,尽快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脱离于社会的需求,从而点燃他们投身于职教改革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

3)、加强了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强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现有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安排教师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其二,定期安排专家人士为教师们进行集体培训,帮助教师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4、丰富一体化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素质.建立起能够展示学生能力和才华的平台。比如,可以举办技能比赛,通过良性的竞争唤醒师生投身知识研究的积极性,在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们还能够通过自查和对比的途径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荣誉感。

(五)、构建一体化标准化考核体系。1、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在新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应当尽快建立相适应的新型评估机制,能够充分考察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新的评估机制必须要准确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进步幅度、教师投入程度等等。2、对学生的考核。学生指标体系建立需要全面考虑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等等多方面要素。通常建议,按照4:3:3的比例安排学习任务完成进度、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考试成绩、实践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权重分配。当然除此之外,还应当预留一些分数给附加项,比如该学生能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课外小组的专题项目中实现突破、较好的职业素养等等,这些都可以进行灵活把握。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以持之以恒的推动学生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一完成人

    名

刘敏

性别

出生年月

1981 8 

 后

 历

研究生

加 工

时 间

2006 4 

 龄

15

专业技术

   称

高级讲师

 任

 政

 务

工作单位

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

 系

 话

13519660240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师

 子

 箱

37501801@qq.com

通讯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888号兰石技校

 政

 码

730050

何时何地受何种

地厅级及以上奖励

12018年7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甘肃赛公共类获第三名。

2、2011年11月参加“劳动社杯”全国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大赛获国家三等奖。

3、2012年4月《信客》教案在全国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大赛甘肃省初赛获三等奖。

4、20205月获兰石集团 “创先争优”标兵称号

 

1、 本人结合了技工教育的特殊性,对学习动机、一体化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在我校技校计算机专业191级学生中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前者展开了长达一年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实验。并在初期,开始用《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入学情况调查问卷》进行前测。在实验结束后用《课程动机激发情况测量量表》(CIS)、《计算机维修与组装》期末考试试卷,分别对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进行后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论。

3、针对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操作技能的影响,以及一体化教学在技校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成效,提出了一体化教学影响技校生学习动机的教学建议,。

 

 

 

 

 

 

 

 

 

 

 

 

 

 

 

 

 

 

 

 

 

 

 

 

本人签名:

  月   日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一完成

单位名称

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

主管部门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联系人

赵立杰

联系电话

18189554073

 真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光华街181号兰石技校

邮政编码

730050

 

 

 

 

 

 

 

 

开展人社部制定试点专业-钳工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省人社厅对改革情况进行了验收。同时在学校其他专业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已有汽修、数控、电焊、电工等5个专业完成教学模式改革

 

 

 

 

 

 

 

 

 

 

 

 

单位盖章  

                 

                              月    日

 

四、推荐、评审意见

 

 

 

 

院校(公章)/市(州)教育局(公章)/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月    日

 

 

 

 

 

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

签字:

                                           月    日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甘肃省教育厅  (盖章)

                           月    日

 

 

五、附件目

1、反映成果的总结(不超过5000字、具体要求见《甘肃省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报事宜说明》)。

2、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

 

一体化教学对技校生学习动机和

操作技能水平的影响研究

 

 

 

 

成果完成人                              

          成果完成单位       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    

           请 等 级          省级二等奖            

           属 类 别          技工院校              

         码          39912                  


       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 问题提出 1

1.3 研究意义 2

1.3.1理论意义 2

1.3.2实践意义 2

2.文献综述 4

2.1 学习动机的综述 4

2.1.1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综述 4

2.1.2 ARCS动机模型原理与策略 4

2.1.3 ARCS动机模型应用于课堂的研究综述 10

2.2 一体化教学的综述 12

2.2.1 一体化教学模式综述 12

2.2.2 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的研究综述 15

2.3 一体化教学对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综述 16

2.4一体化教学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综述 16

3.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17

3.1 研究目的 17

3.2 研究假设 17

3.3 研究对象 17

3.4 研究方法 18

3.4.1 实验法 18

3.4.2 问卷调查法 18

3.5 实验材料和实验时间 19

3.6 研究过程 19

       录

4. 研究结果 21

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入学情况测量 21

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动机比较 21

4.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测量 22

4.4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相关分析 23

5. 讨论   24                                                 

5.1一体化教学对学习动机影响 24

5.2 一体化教学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24

5.3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25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25

6.1 研究结论 25

6.2 不足之处 25

7. 启示和建议 26

7.1 启示 26

7.2 建议 26

参考文献 30

附录 32


   要

    从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实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是把工作目标和任务革新作为职业课程改革的首要工作,应更加注重以能力为导向,有机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联合机制,工作过程中也尽快实现模块式合作。“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现必须以切切实实的将实践和理论充分融合为前提。

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的技工学校承担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任务,为企事业单位源源不断的提供着现代化的技工人才。所以,技工学校不仅要为学员提供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也必须对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着重培养,提升其进行实践操作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完善技能以更加贴近社会需要。这是技工学校的一个重要职能。而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方式,是能够帮助技工学校更好的完成该项关键职能的重要推动力。

本研究结合技工教育的特殊性,对学习动机、一体化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充分借鉴凯勒教授的ARCS动机模型理论,尝试在技工教育的计算机教学中使用其理论中的动机激发策略。通过在我校技校计算机专业191级学生中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前者展开了长达一学期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实验。并在初期,开始用《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入学情况调查问卷》进行前测。在实验结束后用《课程动机激发情况测量量表》(CIS)、《计算机维修与组装》期末考试试卷,分别对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进行后测。比较数据后得出以下结果:

1. 一体化课程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和维持技校生的学习动机。

2. 一体化课程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提高技校生的学业成绩。

3. 一体化课程教学班级中,技校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要高于传统教学班级中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率。

针对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一体化教学在技校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成效,提出了一体化教学影响技校生学习动机的教学建议, 希望能引起一线教师们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技校生;一体化教学;学习动机;学业成绩


Abstract

The enlightenment of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us is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work position and work task, the goal emphasizes ability standard, the mode is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 study combination, the structure is the module work process,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guidance, " theoretical practice integration" should really do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y.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technical school,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talents,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mission to train skilled workers with modern production skills and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e technical schools do well in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teaching,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to operate skills, to enhance their hands-on ability to narrow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enterprise, students and workers. This is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echn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technical school teaching more fully realize this feature, it is imperative to implement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theoretical practice.

1. integrated curriculum teaching can stimulate and maintain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more than traditional three - step teaching 

2.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more than the traditional three - step teaching.

3. In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teaching class,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Aiming at the effect of integration teaching on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he effect of integration teaching in technical school, the teaching suggestions of integration teaching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re proposed. hope can arouse teachers' atten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update teaching ideas and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 Integrated teaching;

            Learning motivation; school record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从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实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改进方向是把工作目标和任务革新作为职业课程改革的首要工作,应更加注重以能力为导向再造有机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联合机制,工作过程中也尽快实现模块式合作。《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对以往的教学方式提出了革新的要求,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重新构建其将学生置于中心的全新评价形式。国际上职业教育做得较好的案例,都首先把“学科体系化”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要指导原则,其课程发展模式的导向通常是以“学习”和“职业分析”原则来确立的,并且逐步实现导向的“工作过程”化。

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精神,职业教育今后的努力方向是:首先,工作岗位和任务应当是我们制定课程的核心依据。其次,特别注重能力本位在课程中的关键地位。再次,课程内容应当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以保障内容较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第四,课程要整合好实践内容和理论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课程不但要提供足够的文化知识内容,并且尽可能给予社会经济发展最大的技工人才支撑。最近几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已经注意到了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开始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制度化形式推动各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工作。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职业教学迎来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使命。

1.2问题的提出

现阶段,几乎所有技工学校的招生对象都是科学文化掌握能力较弱者。绝大多数学员由于在义务教学阶段都属于成绩靠后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情绪重、自尊心较低、易焦虑的心理现象。这其中不少学员都是农村家庭,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学习氛围,或者由于属于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教育,使得学校和老师承担起了所有的教育责任。因此,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都存在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能力差的问题。而目前90后、00后的学生群体大面积出现过于注重自我的负面心理状态,这都不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积极的学习动机。从企业每年所接收的技工学校学员素质反馈来看,学员无法有效将学校传授的技能和知识有效应用到企业生产工作中去,同时在与工友的人际关系处理上出现难以融入的问题。因此,尽可能的强化学员学习态度,积极融入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去,是提升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第一步。

以往历史研究中对学习动机的研究颇多,尤其集中在对中小学,中职、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以及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在各类研究中,研究对象很少涉及到技校生这类学生群体。关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只有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从学习适应性考察的角度对一体化模块式教学试点班进行了研究。综上,针对技校这类学生群体的关系研究几乎没有。

笔者基于技工学校实践的特征,充分借鉴了学习动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体化教学等一系列理论,找到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理论基础上,在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课程中开展教学实验,研究一体化教学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一体化教学在技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成效,以寻找点燃技工学校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办法,使得职业教育的内容和过程能够有效服务于社会大分工,教学过程和企业需求形成顺畅衔接,让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丰富多彩,让技工学员在做好学习和工作的同时,能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技工学校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技工人才的重要功能,多年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工人才队伍。技工人才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之外,要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必须还要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以及现代生产技能。特别是当今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对技工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技工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日益出现疲态,逐渐无力应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实现技工教育的重要职能,有必要对现有技工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国外来看,已经取得了普遍的成功。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有必要引入这一先进的国际技工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研究结合技工教育的特殊性,对学习动机、学业成绩、一体化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提炼。研究一体化教学对技校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一体化教学在技校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成效,以探索激发技校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以及促进技工学校学生一体化教学的学习适应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 在技工学校中,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研究对技工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推进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

1.3.2实践意义

现阶段,技校招生对象学习成绩不好是非常普遍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学生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属于落后者,如果在技工学校中继续接受没有太大改变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加无助于他们消化吸收相关知识,不少学生还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学习厌恶感(陈娥玲 2009)。同时,学生无法有效的理解理论课程教授的内容,那么会进而影响他们掌握生产实践技能的水平。这些问题和弊端通过职教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解决。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更加契合目前技工学院学员的实际情况,不再放大他们文化知识较低的缺点,明显提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质量,解决了传统课程的诸多弊端。例如,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变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教学场地、教材、教案、教学计划等等,都和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差异,更加直观体现出教学目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局限一个职能,而是肩负其讲授、示范、训练等许多任务,从而帮助学员们在理论实践高度融合的形式中有效掌握教学内容(李玉鹰 2012)。一体化教学在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之外,还将教学变的更具有灵活化和创造性(赵志群 2009)。

一体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有所不同,不但要求理论课老师能够传授较好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具有较好的操作示范水平。相应的,实践教师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李川 2011)。这样看来,职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要提升,不光保证对自己专业内容全面掌握也要充分了解专业的延伸及相关知识,并且还具备能够基于现阶段的知识和技术展开教研的素质。从目前职教现状来看,应当加快教师队伍的全面素质提升,在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尽快补强短板,努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尽管从某种角度来看,教师的工作量会出现大幅度提高,不过能够在锤炼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倒逼他们提升自我的专研能力,从而推动职教整体水平的提高(许劲 2013)。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理念就是倡导学做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在理论中提升实践,把理论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我对理论的深化理解和对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这样教学效果就能够在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良好氛围中得以实现(宋保卫 2013)。

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其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反过来学生素质的优劣又对学校社会影响带来积极或负面的作用,并且对职教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大力实施一体化教学能够全面提升该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带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改善,一方面能够保障较好的就业率,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认可收获较好的影响,从而给学校带来社会价值。(陈鸿雁 2009)。

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推动职教教学和企业生产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教学内容和生产标准的高度结合,同时打破传统呆板僵硬的学习生活,使得学习生活生动和活泼,引导他们感受工作、学习的真谛,帮助他们获得充分的融入社会的能力。一体化教学能够保证技工学校源源不断地向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对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提升有着极其关键的积极影响。一体化教学模式也能够激发一线教师参与职教改革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更多的改进自身的不足,强化专业素养,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为一体化教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文献综述

2.1关于学习动机的综述

2.1.1关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综述

推动每个人自觉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就是学习动机。这种内在驱动是每个人从自我精神需求出发,并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而产生作用的,能够持久、显著的、直接的促进个人投入到学习中,并始终具备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关于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初具规模。

沃尔福克(2001),在大量研究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学习动机的内涵,即个体对学习意义的探索并希望尽力于学习取得有利于自身效果的一种倾向。同时,他也认为学习动机不但局限于学习的意愿,也含有学习的诸多方面内容,比如计划、目标、导向等。

黄希庭等(1999)则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为研究对象,并应用动机需要理论加以分析,提出目前大学生基于六种需要所推导出的六种动机。具体而言,六大需要分别是物质、安全、交往、尊重、发展、贡献,对应的是物质动机、畏难动机,交往需求、小群体动机、成就动机、进取动机、社会取向动机。

池丽萍和辛自强(2006),对当代大学生的内外动机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而对其展开细化分类。他们的研究指出大学生的动机主要表现在内生的挑战性和热衷性,而外生

动机则包括需要外界评价、简单任务倾向、竞争关系和回报需求等等。李伯黍、燕国材(1993)认为,个体学习行为的激发,并且长时间的对学习活动持续坚持,同时始终以已经确立的学习目标指导学习行为时内在心理倾向。张春兴(1998),则强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目标进而学习所具备的内心心理。田澜和潘伟刚(2006)指出,学习动机能够非常显著而直接地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从他们精神上进行内在驱动,使得他们能够有效的启动、坚持并定向自己的学习活动。所以,大学生学习的目的、任务和结果都非常明显的受到个人学习动机的明显作用。

由上可见,按照诸多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学习动机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以每个人的自我要求为基础,经过外界诸多因素的诱发,所展现出的稳固的、长期的、有力的内在驱动。

2.1.2 ARCS动机模型原理与策略

心理学流派所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阐述学习动机的角度也存在差异,较为主流的观点有强化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等。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美国心理学家凯勒所给出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获得不少学者的认可。该模型是教学设计模型的一种,特点是能够在优化学习动机的过程中有效的实现组织化,自提出后,就被很多教育资深人士应用到各类教学实验中。

该模型的基础是建立在动机内涵和特征之上的,它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从以下四部分得以实现:注意、切身性、自信心、满足感,ARCS即每个单词首字母的组合(Attention、Relevance、Confidence、Satisfaction,即ARCS)。在模式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的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如图2.1)。

                                              

                      2.1 ARCS动机设计模式

    

ARCS动机模型的过程大体可以这样描述:首先采取手段让被激发对象先就某项学习或工作任务引起注意,使得他产生兴趣,然后再引导他认为通过完成任务能够获取有效的成果,在使得他认为自己具有相应的能力顺利完成该项工作,最终使其在完成工作后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以实现自我价值肯定。此过程中,强调以有效的手段获得被激励者的注意,再使得被激励者认为自己和任务完成有着必然和关键的联系,并对被激励者展开一系列措施帮助其建立信心,最终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提升了自信感和成就感。图2.1中外围的四个方面组成了对个人进行激励的必要条件。通过再分解,还能使得每个部分对动机进行更加深刻的阐述,如图2.2:

                    2.2 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应用步骤

首先,该课程必须能捕捉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课程的初期,应当运用一些带有惊喜的简单内容来契合学生的内在兴趣。同时,要运用多样化的要素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一旦老师运用一层不变的教法,那么有效的策略也会失去吸引力。

其次,尽可能提高学生和内容的关联性。仅仅只有好奇心是不足够的,一旦没有在学生和课程内容之间搭建起一定的相关性,那么动机就会被浪费,无法产生效用。有效的相关性应当能够很好的把学习的目标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并且有效结合学生的兴趣基础并一定程度上契合其自身学习习惯和风格。以往的做法是用学生今后从事的岗位性质和教学任务作为相关性的指导要求。目前采用更多的是以学生当下爱好和过往经验建立起类比、模拟的案例分析。

再次、自信心是动机激发的重要目的。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对打成成就的意愿和信心。由于往往期望不足而导致学生们缺乏自信。以确定的目标导向和具有可行性的示范样本,慢慢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同时,由于学生们往往将过往的失败同自我缺陷联系在一起,导致无法走上提高自信的正确途径。因此一旦教导学生,成功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和能力提升达到的,那么学生就会找到提高自信心的正确道路。相应的,一旦学生无法把成功归因于努力,那么就会认为成功来自于运气或者其他不可知的因素,那么也就无法找到提升自信心的有效办法。

第四、一旦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兴趣,并且保持的的注意力,在合理的挑战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如果想要长久的保持学习动机,就必须要合理的运用满意因素。一般来说,每个人在打成成就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正面情绪。一旦学生们认为的努力得到了承认,那么这种成就感就会帮助他们产生一定的满意感。并且,学生们认为自己的获得了公平公正的地位。如果学生们确信自己得到了公平的待遇,那么增强他们的满意度。奖赏也是学生们产生满意感的原因之一,并且可以通过物质或者象征的形式进行。前者一般指的是成绩、升职、奖品带有强烈激励作用的事物。满意会在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实践机会得到肯定时达到较高水平。学生们对学习量的感受应当是合理的,过重或者过轻的程度都不利于他们达到满意。同时,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应当是有机统一的,学生得到的外界评价必须是公平公正的,应当以客观事实为主要根据并尽量排除掉主观看法。

这四个部分是ARCS的重要内容,组成了激励学习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制成,从中可以获取大量的概念、理论和策略。其中包含了充足的动机理论。从此出发,能够逐渐引申推动出整体模型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即老师们通过使用系统设计方法找到合适的动机策略,并较好的契合学生们的个人特征和个性化需求。ARCS的动机系统是通过一个十个步骤的设计过程模型来完成的。其中,第一及第二步属于总体分析。据此,能够大致把握现状,进而通过第三和第四步找到不足和症结。第五步则制定目标以提升绩效,并且产生绩效测试的办法。第六步则是集体研究以期找到一些能够产生不错效果的动机策略。第七步则是通过分析找到最优的处理方法。

动机系统设计和通常系统设计的过程相同,基础都是对有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进一步找到动机的特征和差距。随后,开始进行绩效提高目标制定。在此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问题导致动机程度和本质的决定存在困难。一方面是缺乏动机的原因并非完全是激发出现问题,还可能是由于机会和能力的不足形成了动机上的缺乏。比如,能力不足的学生往往对完成任务产生了畏惧,认为自己没有顺利完成任务的足够水平,因此对自己获得成功形成了不了足够期待,部分学生还会出现严重的无助感。尽管很多时候看起来他们是因为缺乏动机而导致学习困境,然而实际上这是能力不足。第二点是由于动机本质上的问题。通常来说,绩效和动机的关系可以表现为一条曲线。对这条曲线进行观察后,我们可以发现动机和绩效呈现正相关只是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当两者的同步提升达到峰值后,来自于个人紧张的干扰因素会造成绩效降低。不同程度的紧张永远存在于任何程度的动机阶段,在上升曲线中, 我们把它叫做促进性紧张。 在下降曲线中, 我们把它叫做衰弱性紧张。 

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个动机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前面提到的注意力、相关性、自信或满意来分类,这决定了学生是否缺乏动力或过度的动机。例如,注意这一类,学生表现出的动机可能会因为他们缺乏兴趣而减少注意力,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试图过分关注事物的同时又有过多的动机。上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导致他们不能注意重要的任务。但是因为原因不同, 对于上述情形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相关性,自信,或满意的类别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因此在分析动机时,需要非常合理的按照注意、相关性、自信、满意等维度进行准确划分。并且,动机问题在每个人身上是存在较大差异性的。要努力从动机因素中找到积极的一面。激励系统的任务不单单是对动机问题进行处理,还要尽量使学生们较长时间内处于最好的激励状况。而通过分析动机,我们希望能够准确知道动机问题的准确所在,并找到最优的动机状态进而将其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当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必修课课程内容无法有效形成统一,那么就会出现严重的相关性差异。因此,通过动机分析准确找到差异,就为产生动机策略并加以选择筑牢良好的基础。

动机设计在具体的问题中会起到最好的运用效果。这个问题值得一提是因为这个问题在动机设计中比在其它绩效领域内更容易出现。人们通常都试图通过运用一个普遍适用的办法来提高动机这一全方位问题,比如课程改革或新教学法的推行。这种方法可能会取得短期的成功, 但是当新鲜劲一过去, 原本存在的动机问题往往会重现。 

在选择了具体的要解决的问题之后, 最主要的任务(第六步)就是集体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这时, 不管可行或不可行, 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都应该列举并保留。 就象任何别的集体讨论一样, 这时的目的是发现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任务(第七步)是定义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时候我们不用考虑任何的障碍和束缚。 解决方案可以从综合优化集体讨论的可能的解决方案中来, 解决方案也可以是在集体讨论基础上的一个新的方案。 在这时, 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应该顾忌费用, 组织的规章制度, 或别的障碍和束缚。 

接着, 在第八步, 我们从第七步得来的方案中选择最可行的方案, 并且把这种方案整合到动机系统中去。 这种多步的过程起到了下述的作用: 第六步鼓励我们不计困难去发现所有潜在的解决方案,包括那些似乎太理想化或太宏大的方案。这个步骤使得我们更有可能找到最佳方案,而不是一开始就止步于第一个可行的方案; 在第七步, 我们在考虑了费用, 政策, 可接受性, 和均衡性(动机活动应该支持学习目标, 而不是干扰它)之后, 在第六步的基础上得出最佳可行的方案。 

和别的领域内的运用过程一样, 第九和第十步是对方案的开发和评估阶段。 在这个阶段, 我们首先准备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书面文字, 多媒体制作, 开发回顾, 和实施准备。 象任何有效率的系统开发一样, 把动机策略整合到其它的系统组成部分中去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设计的过程是全面而且有效的。 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需要老师很好的理解和评价动机的分类。第二, 要实施整个的步骤有时会很花时间。在动机存在很大问题或优化动机势在必行的课程设计中,使用完整的十步分析法是最好的办法。但是, 在许多时候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老师或课程设计者没有动机概念和原则的知识, 或者快速的方法可以达到足够的动机改善, 简单的模型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表2-1

 凯勒指出,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搜集到足够的信息,为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奠定基础。通过他们的答案可以延伸推导出教学设计中的隐性问题。预先将学习者设定为对学习内容存在热情是错误的。而错误的预先假设还有,比如学习者认为自身工作和内容有着密切关系,学习者认为能够从学习中得到了有价值的经验,学者认为能够从学习行为中得到满足感。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设计中分析上述这些方面,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解。

2.1 ARCS动机作用模型

种类和亚类

需要分析的问题

A注意力

A1  唤起感知

A2  唤起探究

A3  变化力

R关联性

R1目标定向

R2动机匹配

R3有熟悉感

C自信心

C1学习需要

 

我做什么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我怎样才能激起求知的态度?

我怎样才能保持他们的注意?

 

我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我怎样、何时向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的选择项目?

我怎样才能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联系在一起?

我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期望成功的态度?

什么样的学习体验能支持学生对学习胜任能力的信念?

怎样让学生明白成功是和努力、能力有关联的?

 

怎样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把所学知识或技能应用于实践?

什么东西能对学生的成功感进行强化?

怎样能帮助学生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保持积极态度?

C2成功的机遇

C3个人的控制

 

S满足感

S1自然的结果S2积极

S3公平

2.1.3 ARCS动机模型应用于课堂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 ARCS 动机设计模式的实践研究明显高于理论研究,但研究时间明显滞后于国外,经搜索排序,实践研究均集中于 2006 年以后。按研究的对象分类,研究的对象多数集中于高校学生及中学学生。按研究的领域分类,研究的领域集中于历史、计算机、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基础科目。

通过认真阅读文献后发现,在以上分类中有一个较明显的特点:多数针对高校学生的研究均集中在计算机领域中。如严小红的《高职计算机教学中 ARCS 动机策略的应用》,盛仲飙的《ARCS 理论在 Photoshop 教学中的应用》、熊阳俊的《基于 ARCS 理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构建》、王凌风的《基于 ARCS 理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层次教学改革探析》。其中较有特色的是盛仲飙在文中提出 Photoshop 教学中内容必须以通过“合作互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来探讨 ARCS 设计教学。熊阳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解,对 word,excel,ppt 等内容分别进行基于 ARCS 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王凌风以宏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文、理科分层进行基于ARCS 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但以上文献受篇幅限制,无论是对课程的特点还是对高校学生的动机特点论述均较为简单,而对论述较完整也仅仅只有胡敬爽一篇关于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的硕士论文。另外,对于 ARCS 动机设计实践的研究里,对于其他如历史、信息技术、地理、生物、数学等科目,发现研究的对象均集中在中学生群体中。如刘惠敏的《基于 ARCS 动机设计模型的历史课堂教学研究》,马新骏的《ARCS 动机设计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邹丽、陈宜与刘珊三篇的硕士论文对中学生关于 ARCS 动机策略分别在地理课、生物课与数学课教学中的应用。以上的文献结合课程的特点对 ARCS 策略的实施进行了阐述,其中,前两篇文章论述均较为笼统,邹丽、陈宜与刘珊的三篇论文论述均较为详细,但都忽略了对中学生动机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这对于基于 ARCS 动机策略设计的应用欠缺说服力。

罗峥教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研讨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我国课堂教学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在现场展开相关的教学实验。在不改变和破坏日常教学的前提下,对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实验班语文课的动机模式展开了长达四月时间的干预。研究显示,动机设计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高效的运用。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性,因此模型的有效性表现出一定的不同。从整体效果来看,模型能够明显改善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学生们成绩的上升,对学习落后的学生也产生了不错的效果。不过在高中所进行的类似实验却没有验证出显著有效性。

《动机设计模型与小学作文教学》,新课程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育作文兴趣和动机。运用动机设计模型,目的就是为了给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机以理论支撑。把该模型运用到小学作文课程中是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的,并且也有利于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大量案例都指出,该模型实际上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启发性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型的处方性性。也就是说,因每个教师对该模型教学观念和方法上的启迪性是有所差异的。如果一名教师能够较好的领悟、掌握并灵活使用该模型,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就会相应取得不错的效果。(海华小学语文组。2002)

ARCS动机模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激励模型为激发课堂教学动机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参考框架,为该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模型效率高,操作方便,值得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推广。

该模式遵循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部,2003),提倡的一直都以学生为本位的相机思想,培育学生们的良性情绪和三观的三维教学目的相互交融,相辅相成。所以,在高中英语课程上同样具有较好的可运用空间。教材的选用的是牛津版本,就动机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阿尔克斯模型为激发动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框架。实验表明,阿尔克斯模型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实际效果,并且展现了高效、易操作的优势,具有在广大高中进行普及的价值。(余剑峥,2007)。

从上文所列举的案例中,能够发现阿尔克斯动机模型在初中语文、高中英语等课程上取得了不错的失效。尽管每个实验的出发点和侧重点都有一定差异性。但是阿尔克斯动机模型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们身上都取得了激发动机的实效,进而对这些课程的开展带来积极影响。

《信息化环境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动机策略的设计》。所有能够取得实际效果的学习行为都起始于良好的动机。在信息化不断强化的现实氛围当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们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更加高昂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成效,以强化学生们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姚巧红,2004)

《学习动机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探讨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该群体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求知倾向和自我提升倾向。计算机课程当中,通过这两个方面倾向的强化,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并带来良好的教学实效。(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郭鸣宇,2004)。

综上所述,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发现了大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习动机理论的案例。近年来,把ARCS动机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和框架的教学模式日渐增多的被使用到各年级中小学课堂上。以上文献中所叙述到的研究案例都是把动机设计模型作为基础,并按照ARCS模型中的动机策略展开教学制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该模型在现代化的计算机课程使用的却不够充分。笔者在充分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按照ARCS动机激发策略,尝试在计算机教学中加以运用,同时对学习动机受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影响程度和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2.2关于一体化教学的综述

  2.2.1 关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综述

一体化教学主要体现在把课堂教学打破场所边界,和实验室、实训室主动结合在一起,组成完整的模拟工作环境,把教师的传授、示范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提升学习兴起、强化学习效率,使得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快和深入,并且完美的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有机融合在一起加以深刻运用。在职教领域,一体化教学始终把技能训练作为最为关键的地方,按照教学任务定好知识内容,依照技能的类别和特征,搭建起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把理论和实践环节的内容融合为一体。

熊海亮指出,一体化教学要求运用最为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把技工教育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形式、场所、企业需求等有机结合。在一体化的理论实践场所内,师生以一种全新的教学关系共同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从而形成知识传授、素质培育、能力提高形成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郝文利指出,一体化教学实际上强调的是把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技能培养和今后工作性质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产生衔接流畅、完整全面的教学体系。

蒋兆光,发现在职业教育中应当树立起“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理念,要格外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实践环节中的天然联系,把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水平作为重点,逐步建立起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时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丰富化,保证学生们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李小平,指出从本质上看一体化教学的模块化就是一组工作规范通过模块的形式加以呈现,也就是所谓的技工能力的模块组合。而从更大范围来看,一体化教学的模块化可以理解为培训的系统,学生们能够从模块化的单元学习中掌握某项技能的细化内容和具体环节。

按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新时代需求,职业教育应当做到课程教学始终能够与社会特征相符合,应当把企业用工需要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并建立起和社会大分工相适应的教学系统,更加强调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配合和联系,把学生能力本位作为重要的管理理念,把具体的教学工作作为重要的载体,在职业教育的课程里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帮助学生们在毕业时能够无缝对接企业岗位,尽快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具体而言,要通过以下五点加以实现:

首先,把提高就业率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把提高学生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学生的素质培育要具体体现在能力本文上,也就是帮助学生们在专业、方法、社会等能力上实现全面提升,并且通过长期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德道和素质。

其次,在制定专业定位时要注重考虑以学生的职业生涯为导向。专业定位要着重体现在能够将所学转化为即时工作能力,努力为学生们拓展更多的职业选择可能性,既能保证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也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学生们顺利开始个人职业生涯奠定好坚实基础。

再次,在制定课程设置时要突出职业活动的关键地位。确保课程设置和职业活动之间形成密切的相互关系,努力破除以往的学科本文思想和“三段式”课程设置,消除学科课程边界的阻碍,认真对照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设立符合国家标准的课程内容,较好体现出企业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个技能和知识焦点,做好课程体系的搭建和课程设置,确保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帮助学生尽快摆脱单一的学生身份意识,尽快建立起劳动者角色意识。

    第四,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当载体设立在工作任务上。技工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必须依照工作目的和程序之间的内在路径展开,有效呈现出对学生们全面职业素质的塑造。按照职业需求,把所涉及到的知识、技能等各个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理论实践的有机整体。引导学生尽快适应职业情境,提高学生们对遇到问题和困难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并且,应当把当前所涉及到的最新技术、方法和知识体现到课程的内容更新上。

第五,在推动教学模块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至始至终的确立学生发展作为各项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指导开展模块化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坚持按照职业教育各个专业领域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过程的搭建,并且把全面而先进的知识点和技能融入到各个单元模块中去,建立起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完整化的工作过程课程模块。在该模块中,帮助学生很好的感受到工作情境,能够很好的把理论所学知识和实践操作以及模拟实验融合在一起,同时确保模块彼此之间逻辑衔接流畅,有序展开。

一体化教学通常会分解成若干个任务,从而完整而全面体现出工作任务的各个方面,并且始终突出每个任务和实际工作高度拟合,高度真实的展现出工作岗位的基本情况和完整流程,把每项工作的任务分配、责任落实、生产执行、验收反馈等完整环节都体现到教学内容中,以尽可能的全面展现出工作情境,帮助学生们尽快转变身份意识融入到今后工作氛围中去。其主要特征有:

首先,任务主导。应当按照工作岗位的真实要求来确定和制定相关工作任务。用真实情况来推动学生们的技能、知识、素质的全面提升,避免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产生本领缺失,全面提升学社们的综合职业素质。

二是结果驱动。用不同程度的奖励措施培养优秀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当某一位学生能够高质高效完成某项产品或者服务,就说明他已经具备了完成该任务的全面职业素质,因此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快自我发展步伐。

三是突出能力。应当始终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引领,对照职业技能的实际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以彰显技工培养的基本功能。

四是内容实用。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当紧密结合任务的内容要求,不可以把学科内容作为引领,而要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形成高度契合,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互动最真实的体验。传统的教学内容设置往往将理论和实践割裂,二元背离的内容设置造成学生无法真正有效实现理论实践的高度融合。

2.2.2 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的研究综述

就现阶段来说,一体化教学的理念正在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和推崇。姜大源(2007)在其研究著作中明确提到,受限于以往的学科体系意识,职业教育中大量课程内容的安排都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这样导致很大程度上我国职教改革的困境。如果希望进行课程编排的改革,就应当尽快确立工作过程导向。第一,准确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过滤,尽可能的把工作中实际体验等过程性感受作为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涉及到的概念进行阐述,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其次,同样要把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顺序作为课程的序化结构的重要解决原则,避免出现各个学科知识点的简单堆砌,而是鲜活而直观把实践中所遇到的知识点进行陈述并且理论化。相应的,而要把大量的隐性知识点体现出来,并在学生深度理解的基础上着力帮助引导他们构建起学科体系。

陈建辉(2012),认为当前我国的职教领域中存在诸多弊端,并指出一体化教学能够打破现有的职教困境,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关品卿(2009),认为中等职教的教学模式中应当尽快把技能教学确立为核心,方可以保证技工人才供应契合目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他还详细陈述了该模式的依据、内涵,并对所学要的教学资源做出了概括和评估。于海燕(2012),则对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亟待处理的教学安排、条件、质控、组织等环节展开了研究和讨论。赵志群(2009),详实的阐明了一套一体化职教课程的详细设计办法,包括如何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如何实现工学有效结合等等内容。李向东、卢双盈(2005),也对一体化的概念做出了陈述,认为“一体化”模式即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展现理论学习的价值,要求学生们学会在运用中体验和掌握知识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当实现理论、实践、科研等内容的紧密串联和配合。他们还指出,教学目标、内容、时空以及师资都属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李雄杰(2011),认真研究了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中课程开发所存在的困境,并对我国课程改革中理论实践融合过程进行了总结,找到了一体化课程的内涵和特征。并且找到了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过程以及细化而全面的设计办法。李宜娅(2010)通过对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必须要尽快确定一体化教学目标,

努力打造良好的变革气氛,努力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并且总结出了该给中需要注意的部分具体问题。

2.3 关于一体化教学对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综述

张大均(2005),认为学习动机主导着每个人的自主化学习行为,主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两个方面产生作用,对个体活动的自觉性和选择有着支配作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下,工作任务的驱动、工作任务的实用性、产品的生成和同伴的认可,切合凯勒教授提出的“动机设计模型”四要素: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

见表2.3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对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指导

        

情境                                真实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场所

协作                         基于团队、任务分工、任务讨论的合作模式,协作真

实存在。

会话                          团队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任务。

教师起到支持、激励、咨询作用

意义建构                     任务实施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并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

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形成了目前我们所大力倡导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撑。通过巧妙的工作任务安排,串联展现出学生将要学习的一个个知识点,教师们的任务则是开发合理的情境、会话等一系列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们展开研究谈论并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具体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是高度契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论范畴的。

2.4 关于一体化教学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综述

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普及和推广一体化教学的趋势日益明显。在高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一体化教学完全有实现理论实践完美融合的可能性。从目前一体化教学在我国试点技工学校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我国学生对一体化教学的适应程度和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所以,通过大量阅读资料,仅仅有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按照国家中等职教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进行教学改革。笔者以从职业教育工作中搜集到的大量信息为基础,根据文献中的理论框架,辅以有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就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有着非常有益的影响,并且对有效强化技工学校毕业生未来参与社会分工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具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3.1研究目的

笔者进行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技工学校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技工人才的重要功能,多年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工人才队伍。技工人才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之外,要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必须还要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以及现代生产技能。特别是当今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对技工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技工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日益出现疲态,逐渐无力应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实现技工教育的重要职能,有必要对现有技工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国外来看,已经取得了普遍的成功。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有必要引入这一先进的国际技工人才培养模式,以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1.通过教学实验,比较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2.通过教学实验,比较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3.通过比较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探索学习动机提高与学业成绩的相关。

3.2研究假设

在技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课程中开展教学实验,研究一体化教学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影响。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率要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率。

3.3实验研究对象

从本校计算机191专业的学生中选取两个班191A班、191B班为被试,学生都是初中应届毕业生,计算机191A48人(其中女生12人),农村户籍32人,计算机191B48人,女生12人,农村户籍33人,家庭受教育背景相当。设置计算机191A为对照班,计算机191B班为实验班,对两班学生中考平均成绩进行T检验,见表3.2

3.2实验班和对照班中考平均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N

M

SD

均值的标准误差

F

P

实验班

48

54.951

8.8612

1.2790

  .538

 .455

对照班

48

56.427

7.5744

1.0933

由表3.2可见,经T检验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中考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p=0.455>0.05

经调查,计算机191A和计算机191B两班学生原来都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课程。因此入学起点基本相同,比较匹配。

3.4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3.4.1实验法

采用实验法,计算机191A班和191B班是以自然形成的班级学生群体,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191A班运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安排在教室进行,教学过程按照大纲要求依据课本内容完成教学,先由教师讲解,后由学生演练,最后按照理论课考试试卷要求完成考核,评价也按照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加权的方式进行。191B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室安排在实训室进行,教学过程依据校本教材编制的计算机一体化工作页完成。考试按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包括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工作态度等考核都计入评分范围。之后通过量表看一下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在试验中自变量是教学模式。因变量是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改变情况。通过以下方式来控制无关变量:

1、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入学的中考情况和计算机基础入学情况进行检验,检验中考平均成绩、计算机基础成绩,经检验平均得分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实验教学。

2、实验班与对照班由笔者一人任教,教学大纲一致,教学内容相同。

3、不告诉学生有关实验的任何情况,这样不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学生可以自由表现。

3.4.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用于前测和后测学生的入学基本情况、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

1、《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入学情况调查问卷》(附录1)此问卷是参照郭婷婷(2010)编制的《中职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根据我校学生特点修订的。主要检查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以及是否曾经学习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共15道题。答案选项分别为是(3分)、有时是(2)分、不是(1)分,该量表测得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22,信度良好,可以使用。

2、《课程动机激发情况测量量表》(CIS--附录2。此量表由Keller教授编制。CIS是以ARCS模型为基础,有34个问题用来测量ARCS动机模型的四要素,即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有总是或几乎总是(5分)、时常(4分)、有时(3分)、很少(2分)、从不或几乎不(1分)五个选项 。该量表测得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120,信度良好,可以使用。

3、《计算机维修与组装期末考试试卷》该试卷的设计以中职《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能力高低。总分100分,理论部分40分(包括对职业态度和职业修养的考核),实操部分60分(包括合作能力的考查)

3.5 实验材料和实验时间

实验选取《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课程》进行实验教学,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重要课程,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具体教学内容一致。教材方面,采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组织与维修教程》。本课题的实验实施时间为一个学期,从2017年3月至7月,实验班釆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

3.6 研究过程

1)对照班根据课时计划和课程内容,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先是理论讲解、其次是学生练习。课程教学在教室进行。

2)实验班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四个一”的要求安排教学。

第一、一体化的教学场地,见附录-3

一体化场地即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室,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平台,是进行理论和实操的一体化教学的必要硬件设施。同传统教学教室相比,一体化教室出现一定程度的升级,在必要设施的基础上又新添了不少现代化的硬件和设备,诸如电脑、投影仪、控制软件等多媒体设备。在充足的教学硬件设施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准确把控课堂进度,维持秩序,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把有机协调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教学的共同推进,在有效传递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操作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对硬件有规模上的要求,还注重设备之间的布局,主要分为三类布局方式:前后型、混合型、环绕型。

本次教学主要采用前后型一体化教室布置。教室前区为展示板和教师工作台,后面是学生工作区,分为六组,后区分为六组为讨论区,此方式最大化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二者可以同步进行,实现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的结合。

第二、一体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一体化教学计划应当充分借鉴学生所在学科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统筹安排。在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生产流程的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才可以指定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培养目标及任务。新教学大纲既要呈现出一体化的内涵和特征,强调技能的持续增强,因此把学生的技能训练设定为轴,把理论知识课程设定为线,协调有序计划好各方面的教学任务,以保证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根据教学内容,编辑了10个工作页,每个工作页包含一个工作任务。把课程内容隐藏在工作任务中。工作任务的设计强调实用性,力求通过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如下表3.1                                  

 3.1                     课程内容和工作任务安排

序号

工作任务

  

相关知识点

01

软件安装

工作页第一章

软件安装、调试、卸载、删除

02

操作系统管理1

工作页第二章

OS进行环境配置

03

操作系统管理2

工作页第二章

杀毒软件

04

配置网络

工作页第三章

网络下载工具

05

磁盘管理1

工作页第四章

数据恢复软件应用

06

磁盘管理2

工作页第四章

系统优化软件

07

文件管理1

工作页第五章

压缩、加密软件

08

文件管理2

工作页第五章

磁盘空间调整软件

09

文件管理3

工作页第五章

移动存储器安全类软件

10

文件管理4

工作页第五章

虚拟光驱软件

第三、一体化的教材和教案

同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进行一体化教学尝试的时间相对滞后。目前国家尚未组织专业人士编制相应的教材。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一体化教材同传统的三段式教材相比,比较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实操水平,注重以大量的案例和体验性的经历对相关概念或原定进行阐述或解读,教材显得直观而鲜活易于理解和掌握。所以,在今后的一体化教学教科书编排中,要注意化繁为简,尽量避免出现呆板生硬的内容,更不能安排过多的冗长的理论阐述,因为这都不是适应我国技工学员的特点。在教科书要更多考虑操作指导,增强实用性,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要避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上割裂,要尽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的、协同的表达。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编制一体化工作页。见附录3

第四、一体化考核方法

对于一体化教学来说,一套科学化的合理教学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该体系必须包含发展性和表现性两个部分。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操水平等方面确定其阶段性表现。并且,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获取学生对其表现的反馈以确定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以便改进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建立起兼顾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并在教学中进行精细化的全过程把控,并且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要契合目前市场需求和发展动态,并合理运用好考试这一传统教学手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和实操水平,并最终培养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考核过程中要注重实践考核所占比例,实践考核分数要占到总分数的60%以上,并且在一体化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考核实践操作。主要根据完成任务情况和其他职业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考虑。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考核。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期末考试试卷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考核,理论成绩占到40%。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才能真正反应学生理实一体化各个阶段的学习效果,也和各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保持一致,可以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

4.研究结果

4.1 实验班与对照班计算机基础入学情况的测量

两班学生刚入校时,用《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入学情况调査问卷》对他们进行测量,数据经统计分析软件处理,釆用T检验法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输出结果见

4.1

4.1实验班和对照班计算机学习兴趣平均得分比较

N

M

SD

均值的标准误差

F

P

实验班

48

33.42

4.459

.644

  2.058

 .154

对照班

48

33.42

3.649

.527

由表4.1可见,经T检验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计算机学习兴趣平均得分无显著差异,

P=0.154>0.05可进行对比实验。

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动机的比较

到一学期期末,对191A班和191B班用《课程动机激发情况量表》的测量进行测量,两个班在学习动机各维度及总体(所有维度)的平均数、标准差及t检验结果

4.2

4.2 实验班对照班学习动机平均得分比较

N

M

SD

t

P

注意

实验班

48

28.50

5.419

  2.519

 .013

对照班

48

25.81

5.026

信心

实验班

48

29.21

4.942

3.374

.001

对照班

48

26.04

4.227

切身性

实验班

48

32.60

6.437

2.219

.029

对照班

48

29.83

5.781

满意感

实验班

48

32.42

6.129

2.673

.009

对照班

48

29.27

5.378

总体

实验班

48

122.73

20.488

3.007

.003

对照班

48

110.96

17.770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个班在学习动机的四个维度得分差异显著,其中在注意(t=2.519,p=0.013)和切身性(t=2.219,p=0.029)的差异显著,在信心(t=3.374,p=0.001)和满意度(t=2.673p=0.009)的差异非常显著,实验班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所有维度来看,实验班的总体学习动机(M=122.73)显著高于对照班的总体学习动机(M=110.96),差异显著(t=3.007,p=0.003.

4.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业成绩的测量

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两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测量,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两个班在理论、实操和总分维度的平均数、标准差及t检验结果如表4.3

从表4.3可知,其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理论部分的成绩差异达到边缘显(t=1.913,p=0.059

在实操(t=2.100,p=0.038)和总分(t=2.471,p=0.015)的差异显著,都是实验班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

4.3 期末考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N

M

SD

t

P

理论

实验班

48

21.50

6.274

  1.913

 .059

对照班

48

19.15

5.776

实操

实验班

48

52.60

8.029

2.110

.038

对照班

48

48.85

9.410

总分

实验班

48

74.10

11.189

2.471

.015

对照班

48

68.00

12.953

4.4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实验班经过一个学期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干预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各维度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矩阵如表4.4

4.4 学生学习动机各维度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矩阵表

注意

信心

切身性

满意感

总体

理论

.541***

.337*

.378**

.459**

  .495***

 

实操

.584***

.749***

.625***

.728***

  .767***

总分

.723***

.726***

.661***

.779***

  .828***

注:*p<0.05,**p<0.01,***p<0.001

从表中来看,理论成绩这块,与信心、切身性和满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注意和学习动机总体(所有维度)有强正相关。学习动机各维度及总体(所有维度)与实操成绩及总成绩的相关系数显著,p<0.001,两者关系为高度正相关。表示学生学习动机愈高,学业成绩愈高,且实验班要显著高于对照班。

结果分析中把学业成绩设为因变量,学习动机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的方差确认了回归模型的显著性(F=100.319,p<0.001)。预测指标对学业成绩方差解释水平调整后的多重相关平方值为0.679。学习动机正向预测学业成绩(结果见表4.5)

4.5 学习动机(总体)对学业成绩(总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B      Beta     R      R2       adjusted R2       F         t     p

常量   16.253   5.848    .828    .686     .679     100.319   2.779   .008

学习动机.521     .52                                       10.016   .000

5.讨论

5.1一体化教学对技校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进行实验之前,在学习兴趣上实验班和对照班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区别;在长达一学期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干预下,对照班在学习动机上就开始显著落后与实验班。这说明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以往的三段式相比,有着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上的明显优势。学生带着问题在任务重能够更加全面、直观而鲜活的理解之前陌生而抽象的概念和定理,这样就十分有助于学生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构建起具有普遍适应性的问题处理方案,在学生内心产生一种稳固的科学信念(张大均,2005)。

一体化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身份有着转变的要求,希望学生能够以职业人的态度去处理情境下的各类任务和问题,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而一体化教学中的工作任务的安排依据必须是对工作岗位的深刻理解和真实反映,同社会大分工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这样才能学员能够真切的产生对职业人身份的认同,并且将自己的未来和现阶段的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按照任务书和工作手册,按部就班的对工作任务进行操作并获得产品反馈,从而建立起一定的工作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些过程都和ARCS的动机设计模型产生了呼应。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习动机理论的理论支撑下,能够很好的提升技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5.2一体化课程教学对技校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实验班的理论、实操、总成绩在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干预一个学期后产生了显著的优势。据此说明了,在课业成绩上一体化课程教学同样比传统模式更加出色。来自于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学习的理论表明,学生的热情和开拓精神在情境性教学下有着明显的提升,而且学生的处理问题时不慌乱,对解决困难有办法也有自信。学生的能力构建在合作学习以及交互教学的模式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具有较高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工作任务里,无论是实训场地中的各类布置、环境营造、工位安排都和未来社会大分工体系下的岗位高度相似,因此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够更加直观而鲜活地把教学目的和内容传达给学生。通过对现实里企业岗位工作程序和环节的再造,学生们得到了极强的实训效果。同时,在工作实践环节里,学生能够以企业职工的职业人身份进行符合岗位规范的评估,帮助校企联合之间的高效顺畅衔接。接受并适应了一定时期内集体协作和工学结合,技工学员的专业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都到了不小的提升,在毕业后能够迅速缩短融入社会的时间差,这同样高度契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特征。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习动机理论的理论支撑下,能够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成长。

5.3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下,技校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到学习动机的明显影响。换句话说,技工学员的学习预期能够通过学习动机得以预判。那么,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技工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持续进步。同时这种很强烈的正相关性也出现在ACRS模型中的“信心”、“满意”等指标和技工学员的学习表现之间的关系。学习排位靠前者能够不停释放出强烈的动机定向,显著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并且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业反馈,使得他们能够持续不断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可见,给予学生持续不断的成功反馈和快乐体验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从以上实验过程和结果来看:一体化课程教学在技工学员的计算机专业课上的应用具有强烈的正面作用,同时强化了技工学员的学习动机和成绩,假设预期得到了成功验证。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笔者在充分借鉴学习动机、动机模型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将一体化课程教学应用于技工学员的计算机专业课上,并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长达一学期的对照。和传统的三段式教学相比,取得了三点结论:

1)、一体化课程教学更能激发和维持技校生的学习动机。

2)、一体化课程教学更能提高技校生的学业成绩。

3)、一体化课程教学班级中,技校生的学习动机愈高,学业成绩愈高。

研究表明,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技校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这充分体现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6.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本次试验的验证规模较小,同时仅有计算机一门课程不具有显著的代表意义,该试验结果仍然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更多验证。希望有机会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课程进行多次试验,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本研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方式单一。仅仅把期末成绩作为结果评估的一局,按照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内涵,需要把学生的发展评估放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并按照具有细则规范的职业标准下进行。并且评估的的项目应当尽可能的丰富化和层次化,比如处理困难水平、团队协作水平、专业知识掌握水平、职业道德水平、理论知识转化水平、目标执行力水平等等动态指标都属于重要的核心标准。除了教师可以拥有评估权力之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企业评价、专家评级都是重要的参考维度。并且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办法,从观察、测试产品或服务的完成程度的角度对技工学员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掌握水平进行评估。希望笔者将来可以运用多元化和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估,以找到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优势产生的具体作用机制。

7.启示和建议

7.1 启示

技校学生普遍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是造成学业成绩不良的主要原因。根据凯勒教授提出的动机模型及动机策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选取恰当的维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果,改善学业成绩。                     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么课程改革中,一体化教学是一个重要突破方向,能够较好地彰显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尽管和三段式的传统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实施环境、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适应性问题。同时,一体化课程教学应当有效的在教学任务和工作任务中搭建起链接,向技工学员高质高效地传递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才能实现对技工学员成绩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科学合理搭配好知识和技能的安排和组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培养开拓思维。同时,一体化课程应当建立起与实际岗位要求和标准高度契合的实施环境,不再把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是把实训场所作为传递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平台。因此,工作任务就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演练技能的主要载体,在和实际情况高度相似的工作场景中完成学习活动。同时,技工学员的目标是生产产品或创造服务,因此要采用社会分工中的规范化标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估。这就对教师的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一体化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改革突破口就是尽快建立起“双师型”教学机制。

7.2 进一步优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议

7.2.1加大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投入

一体化教学需要配合大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且要营造完成工作任务场所,因此要为其配套可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的教学设备和场地,比如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实训工作场景,因此在硬件投入上我国的职业教育学校还存在严重的缺失。

第一、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一体化教学来说,实训基地是完成其重要教学目的的关键场所。所以,传统模式下黑板教学,不能够满足一体化教学的现实要求。所以,各家技工学校需要持续的增强硬件投资,打造条件过硬的实训场所,购置足够的操作设备。通过投资实训场所,能够帮助引导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既能保障其充分获取知识点,又能帮助他们尽快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实践能力。因此,校内的实训场地还应当配备足够的、常规的、必须的教学设备。

第二、 改进教材和课件

硬件设施的缺乏同样表现在课件的缺乏和教材的不足上。特别是教科书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重要依据,还是学生最为重要的知识指南;同时,一体化教学目标的充分完成还需要教学课件的辅助,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手段把老师传授的内容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就各类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这种科技化的手段,通过声光电表达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从目前看来,一体化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教材和课件匮乏的严重阻碍。因此,各个技工学校必须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按照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素材进行创新组合,邀请教育界和学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围绕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共同完成教材的编排,以保证教材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强化学生操作水平为导向,引领教师制作具有实用性的高水平课件,从而体现出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7.2.2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引导教师以先进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代替以往的三段式教学,尽管这样可能会带来工作量的增大从而引起部分老师的抵触,但是仍然要通过柔性手段督促他们尽快适应新型教学趋势。同时,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促进他们互相交流,以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优化他们的教学手段,尽快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脱离于社会的需求,并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从而点燃他们投身于职教改革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

7.2.3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起到了非常核心的作用,不但要向学生传递知识点、指导实践操作,还要善于点燃学生热爱学习的主动性,督促他们持之以恒的保持学习热情,从而推动他们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从这个角度来说,一线教师是我国职教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能否再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探索出合理而高效的路径是十分关键的。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肩负着多重的职能,是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的重

要引路人。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教师要善于制定本专业人才的成才计划,按照教学模式的要求制定考核内容和形式,进而给学生们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他们的“师德”、职业素养和专业才干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保障。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各技工学校要强化师资建设,在引入优秀教师的同时,更要对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教师给予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从而打造出一直职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师资力量。

在教师队伍强化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从以下两点进行:首先,要强化现有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安排教师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其二,定期安排专家人士为教师们进行集体培训,帮助教师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7.2.4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是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第一线力量,一切的一体化教学目标和计划都要交给第一线教师来具体完成。教师参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对职教改革来说至关重要。然而从以往和目前的历次教育改革沿革来看,教师积极性一方面受到自身内驱缺乏的影响,一方面部分教师存在本领恐慌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这都不利于一体化教学的普及和推广。为此,可考虑运用三条路径来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1)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通过外部压力削弱教师对改革的内在抵触;(2)组织教师进行座谈会向他们解释清楚新型模式的原理和功能,让他们明白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顺应社会潮流的大势所趋,号召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理念;(3)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对于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表现出色的教职工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用正面的示范唤起全体教师投身改革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7.2.5丰富学生学习的平台,提升学生素质

建立起能够展示学生能力和才华的平台。比如,可以举办在统一年级汇总举办班级之间的技能比赛,通过良性的竞争唤醒师生投身知识研究的积极性,在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们还能够通过自查和对比的途径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荣誉感。一次完整的参赛经历,不仅锤炼了学生们的技艺,还能磨炼了他们严谨细致的心性。并且由于年轻人对荣誉的向往,还能够使得他们对下一次比赛充满期待,有利于长时间维持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比赛结果的评估上,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多维度评价机制,客观准确的记录留存成绩。通过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和合理的压力氛围,激发师生长期的专研和挖潜,从而有力推动一体化教改的快速普及和推广。除了技能比赛之外,技工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有益的业余实践兴趣小组,对各小组配备一定的资源和师资力量,引导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内深入思考各类专题项目,从而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身挖潜。学校还应当牵线搭桥,为师生们提供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帮助他们增强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毕业后能够尽快融入到社会中去,缩短不适应的时间。

7.2.6构建标准化考核体系

第一、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往对于技工学校老师的评估通常依赖于职称。而编排教材和发表期刊是教师评选职称的重要依据。很明显这仅仅考察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而缺乏对其实践操作的考察。因此在新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应当尽快建立相适应的新型评估机制,能够充分考察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新的评估机制必须要准确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进步幅度、教师投入程度等等。总而言之,新的评估机制必须要促进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水平,是一种创新的、开放的、透明的、公平的新型机制。

第二、对学生的考核

一体化教学的最终能否取得成效,应当以学生能力是否得到了明显提升为最终衡

量。有鉴于此,对于学生的考核必须做到公平、合理。因此,应当尽快搭建起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的规范化考核机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而该机制的建立必要要以均衡分配指标的权重为前提。指标体系建立需要全面考虑,应当尽可能的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等等多方面要素。通常建议,按照4:3:3的比例安排学习任务完成进度、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考试成绩、实践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权重分配。当然除此之外,还应当预留一些分数给附加项,比如该学生能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课外小组的专题项目中实现突破、较好的职业素养等等,这些都可以进行灵活把握。考核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以持之以恒的推动学生不断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一旦发现考核体系没有有效的达成目的,就必须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参考文献.

崔景贵. (2008). 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崔景贵.(2013). 职校生心理教育论纲..北京:科学出版社.

卢家楣.(2000). 学习心理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莫雷,张卫.(1999).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罗伯特•斯莱文.(2007).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版)(240-242)..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郭德俊.(2005).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45)..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戴尔H.申克.(2013).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第三版)(296).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吴明隆.(2010).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 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孙诱颖(2014). 不同程度动机提升策略对国小学童网页教材学习动机之影响.

徐俊样、陈美玲.(2015).增强初小学生中文科学习动机的策略.

隋洁朱(2016). 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与知识获得的关系.

姚巧红.(2016). 信息化环境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动机策略的设计

张荣美.(2014). 学习动机理论分析及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RA•瑞泽,JV•邓普西. (2008 )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第二版).(117-118).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宜.(2008). ARCS 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5).华中师范大学. 

郭希林.(2007). 国内有关ARCS 动机设计模式”的研究综述.考试周刊.27-35).

严小红.(2012). 高职计算机教学中 ARCS 动机策略的应用.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02):0252-02

胡敬爽.(2011). ARCS 动机设计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广西:广西师范学院.6

刘珊.(2013). ARCS 动机设计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4  

印丽萍.(2013). ARCS 动机模式在高职院校外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上海:上海师范大学,6  

苏媛媛.(2010). ARCS 动机模式在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东北师范大学,5.

岑翠.(2005). 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谷丹.(2010).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宁良强,张梅.(2010). 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特点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31(17):89-92

徐宇琴.(2009). 中职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苏州:苏州大学.

周勇,董奇.(2004). 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我监控行为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3):30-33.

王治卿.(2010). 集约型一体化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中国石化出版社,.8-13

李小平.(2010). 基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模块式教学新探.职业教究,4:133-134.

熊海亮.(2010). 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的思考.景德镇高专学报.25(2):66-67.

李世满.(2009).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反思.华东师学.10-14

车志敬.(2008). 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实践与探索.(111)

刘涛.(2009). 浅谈模具钳工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10)

蒋兆光.(2010). 技工学校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探讨.教师.(5):48

闫立勇、王蕾.(2008). 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现“厚德强技”发展理念 .中国培训.(10)

郝文利.(2011). 技师学院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与效果.改革探索,(7):81

吴宏新.(2011). 技工学校模块渐进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浅析.改革探索,(6):94--










  录

附录1 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入学情况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职生计算机学习情况的描述,请你读完每个句子后,根据这些描述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的程度,在合适的选项下面划”。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如实反映自己平时的情况。你所提供的资料只供本研究参考,我们将保密,请放心填写。感谢你的合作!

班级:         性别:   (男\女)   年龄:

有时是

不是

1、对我来说信息技术课非常有趣,每天都应该有信息技术课

1

2

3

2、我喜欢谈论自己的信息技术老师和同学

1

2

3

3、我喜欢看信息技术知识相关的课外书。

1

2

3

4、一到机房,我就非常兴奋,思路非常开阔。

1

2

3

5、我喜欢老师让我们自己设计作品。

1

2

3

6、对整个学期的学习,我通常有一个计划或安排。

1

2

3

7、我认为没有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也要主动学习。

1

2

3

8、我认为信息技术学习能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

1

2

3

9、信息技术很重要,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或多或少会有帮助。

1

2

3

10、学习时,我通常考虑学习方法。

1

2

3

11、对于不会的问题,我常常通过查资料、向老师同学请教等方法来解决。

1

2

3

12、我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等)

1

2

3

13、现在我是中职生了,我喜欢计算机这个专业。

1

2

3

14、初中时期,学校有开设《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这门课程

1

2

3

15、对于《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这门课,我比较感兴趣。

1

2

3




附录2  CIS课程动机激发情况测量量表

同学:你好!

下面是一些关于个人学习兴趣的描述,请你读完每个句子后,根据这些描述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的程度,在合适的选项下面划”。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如实反映自己平时的情况。你所提供的资料只供本研究参考,我们将保密,请放心填写。感谢你的合作!

班级:        性别:     (男\女)

总是或几乎总是

从不或几乎不

1. 教师懂得如何使我们对本课程富有热情

5

4

3

2

1

2. 本课程我所学内容对我将来有用

5

4

3

2

1

3. 我自信我将能学好这门课程。

5

4

3

2

1

4. 这样的课几乎抓不住我的注意力

5

4

3

2

1

5. 教师使得课程内容看起来更重要了

5

4

3

2

1

6. 我在这门课程得了高分数是侥幸

5

4

3

2

1

7. 我不得不非常努力才能成功学好这门课程

5

4

3

2

1

8. 我看不出来这门课程的内容与我已经知道的东西有何关系。

5

4

3

2

1

9. 这门课程我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我自己。

5

4

3

2

1

10. 教师在讲到关键点上能够制造悬念

5

4

3

2

1

11. 这门课程的内容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5

4

3

2

1

12. 我感到这门课程给我带来很多满意感

5

4

3

2

1

13. 在班里,我努力设置和达到更高的目标。

5

4

3

2

1

14. 我感到与其他学生相比,我所得到的分数和认可是公平的

5

4

3

2

1

15. 这班里的学生对这门学科显得好奇

5

4

3

2

1

16. 我喜欢学习这门课程。

5

4

3

2

1

17. 很难预料教师将给我的作业判多少分数。

5

4

3

2

1

18. 与我所付出的努力相比,教师对我作业的评价使我感到欣慰

5

4

3

2

1

19. 我对从这门课程所获得的东西感到满意

5

4

3

2

1

20. 这门课程的内容与我的期望和目标有联系

5

4

3

2

1

21. 教师能做出一些令人惊奇而又有趣的事来

5

4

3

2

1

22. 学生们主动参与班上的活动

5

4

3

2

1

23. 我实现我的目标,学好这门课程是重要的

5

4

3

2

1

24. 教师运用了大量有趣的教学方法

5

4

3

2

1

25. 我认为从这门课程里得不到多少益处

5

4

3

2

1

26. 在这门课的课堂里我经常做白日梦

5

4

3

2

1

27. 当我上这门课时,我相信如果做出足够的努力,我会成功的

5

4

3

2

1

28、我清蕹地知道这门课程对我个人的好处。

5

4

3

2

1

29、我的好奇心经常由课堂里提问的问题或为这门课程设置的难题而激起

5

4

3

2

1

30、我感到这门课程的挑战水平是适中的、不太容易也不太难。

5

4

3

2

1

31、我感到对这门课程非常失望

5

4

3

2

1

32、我感到我从这门课的分数、评价以及其它反馈里得到了对我工作的足够的认可

5

4

3

2

1

33、我所做的工作量对这种课来说是适合的

5

4

3

2

1

34、我有足够的反馈得知我做得如何。

5

4

3

2

1

注意范畴:题14(反计分),10,15,21,24,26(反计分),29

信心范畴:题3,6(反计分),9,11(反计分),17(反计分),27,30,34

切身性范畴:题2,5,8(反计分),13,20,22,2325(反计分),28

满意感范畴:题7(反计分),12,14,16,18,19,31(反计分),32,33















附录3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一体化教案

一体化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教学任务

软件管理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系部

基础教研室

任课教师

刘敏

教学日期

2017-9

周次

1-2周

教学班级

计算机191B班

   材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工作页

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式学习、项目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

视觉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板、计算机等

      月    日

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习任务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1. 能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安装和调试。

2. 能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卸载和删除。

3. 能对各种工具软件进行安装、调试和卸载。

学生情况

分析

本任务是针对技校计算机专业第一学期进行设计,学生在之前已经完成了磁盘和文件的操作,在本任务之后将进行售后维护等活动的学习。

学材分析

课程采用一体化课改组编写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工作页,体现了较强的工作过程主线,通过工作过程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完成本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重点内容:

能够对软件进行管理。

重点内容化解方法:

1. 理论结合实际操作,工学结合的学习方法。

2. 教师现场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学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难点内容:

软件的调试和删除。

难点化解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小贴士,比较和讨论,并讲解。

资源准备

学生工作页、能联互联网的计算机

教学活动1:明确任务要求。(0.5学时)

(1) 教师将全体学生以5-6人为一组进行分组。

(2) 教师向学生讲解任务要求。

教学活动2:引导性问题(0.5学时)

学生利用网络查询,对一些问题进行知识点的收集。

问题1:工作页P83/1

(1) 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填写工作页,分组汇报。

(2) 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学生记录整理。

教学活动3:实践软件的管理操作(4学时)

问题2:工作页83/2

(1) 学生分组实践,填写工作页,分组汇报。

(2) 教师实时指导,评价。

问题3:工作页84/3

(1) 学生查询资料,分组实践,填写工作页,分组汇报。

(2) 教师实时指导,点评。

问题4:工作页P84/4

(1) 学生查询资料,下载并安装、调试、卸载显示器测试软件,写出步骤。

(2) 教师讲解及评价。

教学活动4:案例讨论(0.5学时)

讨论案例一:工作页P84/5

(1) 学生分组讨论,给出结论及正确的方法,填写工作页,分组汇报。

(2)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活动:5:考核评价(0.5学时)

(1) 学生自评及互评。

(2) 教师评价。

教学活动1:明确任务要求。(0.5学时)

教师判断学生是否明确任务要求并给予评价。

教学活动2:引导性问题。(0.5学时)

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点的回答判断学生对于资料查找及了解的情况,师生共同点评。

教学活动3:实践软件的管理操作。(4学时)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情况,师生共同点评及判分。

教学活动4:案例讨论。(0.5学时)

学生分组讨论案例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汇报,教师点评和归纳总结。

教学活动:5:考核评价。(0.5学时)

学生自评及互评,教师评价。

 学  活  动  策  划

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考评方法与考评材料

教学活动1:明确任务要求(0.5学时)

(1) 教师将全体学生以4-6人为一组进行分组。

(2) 能对软件进行安装和卸载操作。

(3) 能解决实际案例。

学生分组

听取任务要求并理解

对学生进行分组

讲解任务要求

教师提问学生,判断学生对任务要求是否理解并给予评价。

教学活动2:引导性问题(1学时)

设置若干相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并对问题进行判断。

查询相关资料

对问题进行判断

提出一些常见问题

对学生回答进行指点

教师提问,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判。

教学活动3:实践软件的管理操作(4学时)

(1) 能对软件进行分类。

(2) 能正确安装大型商业软件。

(3) 能正确卸载大型商业软件。

(4) 会使用绿色软件软件。

查询相关资料

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查询资料

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讲解相关知识点

根据学生回答判断学生是否理解相应知识点,并给予判分。

教学活动4:案例讨论(0.5学时)

讨论案例,给出解决方案。

查询相关知识点,分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

指导和评价

根据分组汇报情况,给出评价并评分。

教学活动5:考核评价(0.5学时)

(1) 小组评价。

(2) 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评价表。

 学  后  记

学生能正确安装和卸载软件。特别是会下载安装Office软件,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下载Office软件由于容量大,下载时间较长,可以考虑只要找到下载点,不需再下载,由老师提供给学生直接安装。学生在案例讨论时比较激烈,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


 




 


上一页:卡丁车     下一页:线切割零件—中国龙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学校地址:
  • 兰州市七里河区光华街181号(西校区)
    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888号(东校区)
  • 招生电话:
  • 0931—2359638
    2312855 / 2356684
Copyright  ©  202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  技术支持:甘肃启航